中文 | English   
行业动态
IP热,救不了市场的“冷”
分享到:
时间:2016-08-09 来源:

      无论是在大银幕还是电视荧屏上,今夏暑期档上映的IP改编影视作品“不约而同”地集中与观众见面。然而这些作品却普遍没有“火”起来——不仅电影票房表现远不如预期,电视剧作水平也频遭观众吐槽。近年来被影视市场视为制胜法宝的“IP”,似乎在这个暑期档集体“哑火”了。

  

  进入暑期档以来,影视剧行业就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院线电影还是电视剧,现如今的暑期档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参照往年的经验,此前不少业界人士对暑期档电影票房满怀期待,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7月票房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同比去年减少了近10亿元。尽管“IP电影”轮番登台,但真正“火”起来的却屈指可数,有些甚至还亏了钱。

 

  电视剧方面,相较于往年剧目题材多样,今年暑期档则多是以玄幻和青春题材为主的大IP剧。题材类型趋同,演员阵容相近,难免令观众心生厌烦。从目前播出的一些剧集反响来看,不少观众对制作方大力营销的剧情和特效并不买账。

 

  记者注意到,暑期档上映的这些拥有热门IP光环的影视作品,并没有因IP自身所具有的热度而抢占市场先机。当观众开始对同质化的IP作品感到疲劳,IP热还能持续吗?

 

电影票房难现去年佳绩

 

  根据官方最新数据,今年7月,全国电影票房约45.15亿元,同比去年的55.06亿元减少了近10亿元,降幅约18%。这是继4月之后,今年月度票房出现的第二次同比负增长。

 

  记者了解到,仅7、8两月,就有超过90部电影上映,电影市场竞争之火爆可见一斑。然而与去年几部“IP电影”既赢了票房又赚了口碑所不同的是,今年的“IP电影”尽管数量较多,但票房表现却远不如预期。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又名《致青春2》)在电影口碑网站豆瓣上的评分只有4分,即使票房勉强突破3亿元,仍逃不掉业内对于该片涉嫌票房注水的质疑;改编自明晓溪同名小说,原作深受广大言情小说迷的追捧,并先后改编成了漫画、电视剧的电影《泡沫之夏》,上映前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方都充满了期待,但上映后票房却出人意料的惨淡;近期上映的魔幻巨制《封神传奇》,虽然拥有“封神榜”这样的超级IP,同时又集结众多国内一线明星,号称投资5亿元,仍然被众多观众和影评人轮番吐槽,并落了个“神片”“烂片”的标签。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观影主力逐渐年轻化,不少影片开始逐渐向年轻观众靠拢,娱乐化、低龄化内容日趋增多。尤其在今年暑期档,国产影片多以“青春+IP”为格局进行打造,并起用那些时下的青春偶像明星作为影片卖点,以期能吸引粉丝观众买票捧场。然而事实证明,即使改编自热门IP,一旦影片陷入内容空洞、题材同质化的怪圈,IP就不再是制胜法宝,而只能成为市场泡沫产生的诱因。

 

  进入8月,仍然有《盗墓笔记》、《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大话西游3》等各类IP电影等待上映,但这些影片能否借原小说热度在近期低迷的电影市场赢得票房和口碑,尚未可知。不过,从业界对暑期档市场后期的预测来看,目前市场对于IP已经趋于理性,单纯为IP而观影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多数观众更在乎的是影片的故事内容。

 

IP电视剧同质化严重

 

  相对于IP电影遇冷的尴尬,IP电视剧在暑期可谓是“火爆荧屏”,各大卫视周播剧场全都主打“玄幻”,推出了《幻城》、《九州天空城》等IP剧集。虽然这些玄幻剧对于正值假期的“90后”受众确实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在火爆异常的播放量背后,这些玄幻剧却在口碑上遭遇了集体“差评”,观众们对这些剧集的吐槽遍布了从内容、特效到演员演技、化装等方方面面。

 

  记者注意到,由于玄幻IP剧集故事背景虚无,被观众定义为“空心剧”。一些网友甚至为这些“空心剧”的叙事总结出了固定“套路”——言情化和低龄化,在人和神的族群关系架构下描绘了一个“披着华服的偶像式爱情故事”。有剧评人认为,这些剧集的故事结构均缺乏世界观的建构,情感描绘更是苍白脆弱,只是用最直白的影视化情感套路,集中刺激观众的情绪点。更令观众们“尴尬”的是,简陋的特效和服装道具,也不断破坏着画面的美感。而低龄化的剧集中,由于演技尚不成熟的青年演员居多,一些拙劣的表演也极大影响了观剧效果。

 

  即使如此,制作方依然对玄幻类电视剧趋之如鹜,究其原因,如业内人士所分析,乃在于玄幻类IP资源能够催生巨大的长尾效应。记者了解到,不少玄幻类IP均设定了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网络剧、话剧、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动漫等多元化产品形态的宏伟目标,希望产业链条不断拓展,不同形态之间可以进行商业价值的传递,以期实现该IP资源商业价值的不断积累。

 

抢占IP并不等于抢占市场先机

 

  尽管IP依旧火热,但近期IP影视作品所面临的市场境遇,也开始引发一些业界人士开始冷静思考——抢占IP是否就算得上抢占到市场先机?

 

  谈到IP与影视作品的关系,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影视业发展借助IP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使是电影产业发达国家,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IP——一方面增加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在他看来,IP本身没有原罪,问题在于,一些影视投资方和制作方急功近利、立竿见影式地囤积和过度开发IP,把本来是电影发展有效资源和有效支撑的IP变成了“过街老鼠”。尤其是一些非专业化的公司以不计成本的方式抢滩影视行业,大量争抢和囤积IP,自以为是挖到了金元宝,实际上却骑虎难下,甚至可以说将IP“砸在了自己手里”。

 

  饶曙光提醒道:“事实上,如何把一个积累了一定观众或者读者数量的IP转换为合格的特别是优质的影视作品,是中国影视从业人员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考验。”完全寄希望于IP或粉丝来驱动票房、赚取口碑的逻辑并不成立,好的IP+好的内容才是成就“爆款”的根本。

 

  与此同时,更有剧评人直指当下IP电视剧的核心问题,认为这些剧集徒具形式,而缺乏发人深省、给人心灵启迪的文化内涵。不少IP电视剧对于影视消费群体,尤其是对于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来说并非是合适的精神食粮。

 

  对此,或如一些业内人士所说:“IP电视剧应该注入更多的灵魂,富有内涵,能够启发人们去思考、感悟、品味人生,而不是以华丽的包装来吸引人的眼球。”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063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