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协会新闻
卢沟六课——“七七事变”78周年有感
分享到:
时间:2015-07-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师之责就是开蒙、启迪、释惑、解疑或警醒他人。如果我们在7月7日这一天能够站在卢沟桥上,也许就能听到它无言的低吟与教诲。

是的,只要我们善于倾听,就一定能听到卢沟桥诉说的故事,也一定理解卢沟桥倾诉的人生真谛,就像听一位长者讲课。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一课大概是重归浩翰的岁月长河。是的,以眼看世界,世界很小;以心“看”世界,世界很大。眼随心阔,懂得历史,就能晓得卢沟桥上那早已斑驳的青石路曾经响起来自西域的商队驼铃。我们甚至依稀可辨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里留下的流风余唱。八百年前的马可·波罗就赞叹这桥“精美绝伦”“坚固无比”。于是,西方人甚至把这座具有极为地道的中国特色的联拱石桥称为“马可·波罗桥”。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二课是它的典雅之美。502头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神情生动的石狮是一大奇观。它们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双目凝神;有的两两相对;有的似在呼唤……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独标风韵的雕刻艺术,堪称古今奇观。至于可与中南海风物媲美、被誉为燕京八景的卢沟晓月,那只有披着薄雾饮着朝露、在清蓝色的欲晓天际中才能欣赏到。

卢沟六课——“七七事变”78周年有感

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三课是它的保卫者的大忠大勇。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几千条,但街巷以现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却只有3处,即西城的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东城的张自忠路。佟麟阁、赵登禹和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抗日名将。1952年6月11日,新中国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自为这3位抗日英烈签发了烈士证书。毛泽东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卢沟桥就是这“壮烈”与“崇高”的见证。他们是中华民族走向全面抗战的第一批牺牲者,也是第一批让侵略者“领教”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精神的践行人。“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并不仅仅是歌词,更不是什么渲染与夸张。有一个事实是,与佟麟阁、赵登禹所率第29军的大刀队交过手的日本军队,竟然要在作战时戴上了“铁围脖”,这奇怪的打扮仅仅是为了不被大刀队砍头、不被身首异处!

卢沟桥记得佟麟阁的一句话“军人抗战有死无生”,它更记得赵登禹的话“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而他俩也在同一天殉难。卢沟桥也记得,将军张自忠为洗刷七七事变中的污名和公众的误解,曾多次率军冲杀于敌阵。1940年当他的腰、腹、肩、胸、腿多处受伤血流如注时,仍会坦然地说,对民族、对国家,良心很平安……朋友,我们只要拨开飞渡的战云,只要能抛开所有不应有的歧见,就一定能体会到为什么毛泽东会为张自忠郑重题词--“尽忠报国”。

卢沟六课——“七七事变”78周年有感

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四课,就是要永远记住和珍爱我们的民族英雄。中国人敬重英雄,恐怕以抗日为最。原因是这场战争给予中国人的苦难为近代以来最深最痛最广也为时最长。张自忠死后,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亦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认为他“将其最后一滴血献给了抗战,既成功又成仁,的确堪称为炎黄的优秀子孙,模范的民族革命军人,流芳百世的民族英雄”。这并不是什么溢美之词,而是当时中国民众之心声。佟麟阁赵登禹将军忠骸被收藏的真实故事就是这种民众心声创造的奇迹。龙泉寺老方丈,崇敬抗日英烈。卢沟桥畔战事稍停,他便带领4名僧人,连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寻得赵登禹遗体,并抬回龙泉寺装殓。为避开日寇耳目,寺内僧众冒死将灵柩隐藏在寺中达8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之后,当赵将军女儿去龙泉寺祭奠时,老方丈说:“将军没有走,我常在夜间听到将军喊口令操练士兵!”佟麟阁将军的忠骸也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经历。柏林寺的方丈僧人也将其秘密保存了整整8个年头。为什么会有这种“拷贝”式的相似?是巧合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那时的中国民众有一个基本共识:敬重英雄就是敬重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敬重这个民族不可凌辱的自尊!

卢沟六课——“七七事变”78周年有感

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五课,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过去与现在都应该遵从的忠、孝与仁爱。忠,自不必说。在卢沟桥事变中哪一位铁血官兵不是忠之义士、义之猛士。但他们恰恰是把孝顺父母作为自己忠勇无畏的源泉。激战前,佟麟阁父亲病重,他挥泪写信给夫人曰:“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赵登禹临终时,对卫兵说:“军人战死沙场原为本分,没什么可悲伤的。北平城还有我的老母,你去对老人说,儿子为国牺牲,也算对得起祖宗。”然而,人们是否想过,能对祖国如此忠勇对爹娘如此尽孝的将军,必有一颗大仁大爱之心。在北京市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封赵将军亲笔书写的信笺。信竟然是写给动物园(解放前称“万牲园”)管理人员的。信中说:“敝师驻防塞北……偶在该山得获火狐狸两只。恐日久伤其生命,殊为可惜……兹特派副官携往送上……师长赵登禹拜启。”看到这里,凡有体感的人恐怕只能是感慨无言了。

卢沟六课——“七七事变”78周年有感

其实,所有上述的五课都可以凝聚为卢沟桥给我们上的第六课。那就是当物质主义在一些国人的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今天,在金钱钞票可以成为一个横跨所有领域的主题甚至可以主导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时候,卢沟桥会如阵阵清凛之风,驱赶我们内心发烫的欲望。卢沟桥用它如歌如泣的历史、它承载过的辉煌以及它永远无声的狮吼在告诉我们:一个伟大民族的品格绝不能靠金币的堆砌,一种刚毅有为的民族性格必须经过牺牲与奋斗的淬火。卢沟桥,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无论是在乱世还是在太平盛世。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5006311号-1